气相色谱仪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载气种类对相对校正因子值影响不大,但不同类型化合物的相对校正因子值受检测器结构、载气流速、燃气流速和操作压力的影响较大。在既无纯组分进行测定,又查不到文献数据时,可利用一些规律估算相对校正因子值。
一、碳数规律法:
同系物组分的相对摩尔响应值SM与其相对分子质量之间有线性关系,估算公式为:
SM = A2ni + B2
式中:ni为组分i的碳原子数。
A2和B2为同系物的特征常数。
同系物物的特征常数A2和B2值:
1、直链烷烃:
(1)组分:C1~C10
(2)斜率A2:14.3
(3)截距B2:0
2、直链烯烃:
(1)组分:C2~C10
(2)斜率A2:14
(3)截距B2:0
3、环烷烃:
(1)组分:C3~C9
(2)斜率A2:14
(3)截距B2:0
4、支链烷烃:
(1)组分:C5~C10
(2)斜率A2:12.7
(3)截距B2:12.7
5、直链芳烃:
(1)组分:C6~C12
(2)斜率A2:11.45
(3)截距B2:18.4
6、甲基取代芳烃:
(1)组分:C7~C12
(2)斜率A2:10.3
(3)截距B2:26.8
7、伯醇:
(1)组分:C1~C10
(2)斜率A2:13.8
(3)截距B2:-6.07
8、仲醇:
(1)组分:C3~C6
(2)斜率A2:14
(3)截距B2:-10.2
9、叔醇:
(1)组分:C4~C6
(2)斜率A2:13.8
(3)截距B2:-0.96
10、多元醇:
(1)组分:C2~C6
(2)斜率A2:4.95
(3)截距B2:5.95
11、醛类:
(1)组分:C1~C10
(2)斜率A2:13.4
(3)截距B2:-9.4
12、直链酮类:
(1)组分:C3~C9
(2)斜率A2:14.3
(3)截距B2:-13.9
13、支链酮类:
(1)组分:C5~C9
(2)斜率A2:10.7
(3)截距B2:6.42
14、脂肪酸:
(1)组分:C1~C8
(2)斜率A2:14.3
(3)截距B2:-13.3
15、脂肪酸甲酯:
(1)组分:C1~C5
(2)斜率A2:14.8
(3)截距B2:-22.9
16、甲酸酯:
(1)组分:C1~C5
(2)斜率A2:13.8
(3)截距B2:-15.2
17、乙酸酯(直链):
(1)组分:C1~C6
(2)斜率A2:14.3
(3)截距B2:-22.9
18、乙酸酯(支链):
(1)组分:C3~C6
(2)斜率A2:14
(3)截距B2:-20.3
19、甲基丙烯酸酯:
(1)组分:C1~C5
(2)斜率A2:11.5
(3)截距B2:-6.32
20、直链取代酚类:
(1)组分:C6~C10
(2)斜率A2:8.1
(3)截距B2:8.1
21、烷基磺酸甲酯:
(1)组分:C1~C6
(2)斜率A2:14
(3)截距B2:0
22、脂肪酸类:
(1)组分:C1~C8
(2)斜率A2:13.6
(3)截距B2:-12
二、有效碳数规律法:
对于不同类型有机化合物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值,可以利用有效碳数规律进行计算。
有机化台物分子的总有效碳数等于构成该化合物各个基团的的有效碳数之和。
fm′=(∑ns/∑ni)×(Mi/Ms)
式中:ni为组分i的有效碳数。
ns为标准物质的有效碳数。
Mi为组分i的相对分子质量。
Ms为标准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不同类型有机化合物和基团的有效碳数:
1、烷烃:
(1)原子:C
(2)有效碳数:1
2、芳烃:
(1)原子:C
(2)有效碳数:1
3、烯烃:
(1)原子:C
(2)有效碳数:0.95
4、炔烃:
(1)原子:C
(2)有效碳数:1.3
5、羰基:
(1)原子:C
(2)有效碳数:0
6、羧基:
(1)原子:C
(2)有效碳数:0.32
7、腈基:
(1)原子:C
(2)有效碳数:0.3
8、醚类:
(1)原子:C
(2)有效碳数:-1
9、伯醇:
(1)原子:O
(2)有效碳数:-0.6
10、仲醇:
(1)原子:O
(2)有效碳数:-0.75
11、叔醇:
(1)原子:O
(2)有效碳数:-0.25
12、酯类:
(1)原子:O
(2)有效碳数:-0.25
13、烷基上:
(1)原子:Cl
(2)有效碳数:-0.12
14、烯烃上:
(1)原子:Cl
(2)有效碳数:0.05
15、胺类:
(1)原子:N
(2)有效碳数:与对应醇中氧相似